心同理同 直击人心
稿件提供:汉江流域工作站
对摄影记者而言,留下历史的瞬间容易,要让瞬间成为历史却很难!面对新闻事件,摄影记者必须迅速调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于瞬间作出正确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正确与否,正是个人素质的集中锻炼。
对我而言,影像有了温度和力量才会有阅读和传播的价值。那就必须倾心、倾情、倾智、倾力……
从到新京报的那一天起,我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每一次重大的事件,都必须身在现场。
1月27日,新京报人的新闻职业准则驱使我毅然放弃陪伴身患白血病的父亲,推迟婚期随北京第一支医疗救助队驰援武汉。至今仍在疫区中央。已记不清多少次走进“红区”中的“隔离区”,还有那三次进入被称为隔离区中的“雷区”──手术室。每一次6小时全身湿透,一天睡眠几个小时已成常态,两套相机被消毒液侵蚀而“罢工”……
深入隔离区采访
这期间,记录了疫情期间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以及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的真情流露,新闻摄影的魅力被充分彰显。这些记录带给读者震撼与感动,也成为我审视与思考的珍贵素材。成为自己对稿件质量的评价标准,也是自己发稿的基本要求。用专题摄影的手法,相机、无人机、VR、微视频等手段留下值得铭记的瞬间。
采、编、发了15个一版大图报道;18个封面报道;30个专题报道;52个新媒体;多篇稿子被《中国日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等众多媒体大篇幅转载;摄影作品还被制作成巨幅公益海报相继在北京地铁站展示……用影像诠释了“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中国倡议”和“中国精神”。
当陶冉《全球战疫》的作品巨幅公益广告灯箱悬挂在首都北京最繁华的地铁通道上,迎来来自世界八方来客的关注和侧目,“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其作品以生动的特写、瞬间的定格、精湛的艺术充满了人性与温情,触碰心灵;包含了内涵与意义,唤启世界人们的良知与警醒,让深刻定格,让瞬间成为历史,传播能量。
——贾慧玲
“专家抢救的是生命,陶冉给予人民的是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比我自己拿大奖都高兴 这可是万里挑一的作品,比国展都优秀”。
——郭 武
在采访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报道选题是新闻之魂
在拍摄前,要求自己做到胸中有丘壑,观察、判断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内涵与形态,把正在进行的新闻事实最具意义的瞬间记录下来。这个瞬间应该是能够真实、明确地反映出新闻事实的中心内容,能够揭示出事实价值和意义。
驰援武汉
专家救助
建设中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方舱医院
救护
出院
复工复产
二、抓住细节的力量
所谓细节,就是组成事物的细微片段。细节可以将抽象变为具体,将粗略变为详尽,将表面变为本质,将理性变为直观,将疏远变为亲近。细节具有的渗透力,恰如诗中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幅新闻摄影作品,如果有了令人难忘的细节,就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将新闻事实阐释得更加生动具体、通俗易懂。
面孔
眼神
救护
病区
别样“三八”
“陶冉是位真正有责任感和具有职业操守的摄影记者。其作品都来自抗疫一线病房现场,靠的是眼力和娴熟的技术捕捉镜头。”
——郭连华
三、时刻准备着
摄影记者应具备敏锐的思维及应变能力。客观事物瞬息万变,而突发性新闻又具有不可重复的特点,所以要求摄影记者应能做到及时地掌握信息,快速迅速地反应,这就需要摄影记者应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做好随时按下快门的准备。
“读后更有一份感动在心,一种哽咽在喉,一种泪花在目……。孩子,你实在太辛苦了!在荣耀的背后凝结多少的辛勤与付出,多少艰辛与劳累。逆行前线,用青春博弈,谱摄最前沿的阵地场景;深入疫区,以血肉之躯,获取最真实的感人故事。家乡父老乡亲最想说的一句话:小陶冉,多保重!你安好,便是晴天!”
——曼曼
四、心同理同──心的投入、情的释怀,拍出温度和力量的画面
志愿服务——温暖的力量,将镜头对准了浴血奋战的医护人员、不辞劳苦的建筑工人、 默默奉献的社区干部、 普通百姓。现场影像有强大的穿透力,它可以冲破行政权力构筑的铜墙铁壁!
新生
“人之初啊,好感人的真实瞬间,从这瞬间里看到了生命的初始,看到了母爱的伟大,看到这非常时期的医务工作者付出的辛劳,从他们的仁心和大爱,为千家万户带去平安和健康,更感觉到图片背后作者的良苦用心,作者不畏传染病疫情的危险,跋涉在抗疫一线,做最真实感人的报道,真为这善良杰出的孩子,就在我们身边而骄傲,愿所有人都能健康顺利,大小平安。”
——邱仕美
军礼
有感新京报记者陶冉的新闻摄影专题“军礼”
2020年3月21日,新京报头条刊登了记者陶冉的一组来自武汉“役区”的报道“九旬老兵昨日出院,惜别时,老人含泪向北京医疗队队员敬了一个军礼”。读后再次被一幕幕真实场景所感动,一个个饱含人世间的亲情所动情。
91岁的老兵是北京医疗队首批收治的危重患者之一。隔离病房里,他有过孤独,有过沉默。是责任与担当使白衣天使想尽办法,不能用语言交流就用“暖心便签”,彼此间虽然留下的仅是模糊的印象,但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和精心抚慰却让他心底感动。“春暖花开了,您要康复了。”画面中,医护人员将91岁的老兵推出隔离病区,一边是护送老人出院的“亲人”,一边是接老人回家的亲人。“役情”之中更显亲情的分量。
老人与医护人员握手道别这幅画面使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并为之动情,简洁明了的画面却耐人寻味。一只是老兵的手。这只手,紧握钢枪从东北出发,一路南征北战直至武汉,在敌我拼杀中,这只手对准敌人扣动了多少次扳机?这只手对准敌人又扔出多少枚手榴弹?这只手救出了多少受苦受难人的生命?这只手又拯救出了多少个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这只手,方托起一轮红日屹立在世界东方。另一只却是白衣战士救人于生命的神圣之手,再世华佗回天之手。这只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从死亡线上拉回了多少人的生命?这只手,又温暖的抚慰着多少个生命的无奈?这只手,书写着白衣天使的奉献与良知;这只手,承载着爱的传递与无畏;这只手,将成为爱与生命乐章中一段精彩的乐章。两手相握情无价,拭泪别离祖孙情。 “以后该怎么再见到你们?”老人一句平实真诚的问话,送别现场好像时空骤停,是那么安静。没有人回答,只有泪水与抽泣声,因为人人心里都明白,这一别......
临别时,老人以一个老兵的身份,慢慢地举起右手,向送别的白衣战士含泪敬了一个军礼。
这军礼,是一个老兵对白衣战士的最高礼节;这军礼,是一位老人对白衣战士真心诚意的感谢和表白;这军礼,是对祖国无限的热爱;这军礼,代表的是祖国人民对党的感恩与关怀!
一遍又一遍悉心地观看着这一幅幅真实感人的新闻纪实摄影图片,看着看着,我的眼前出现一片空白......大脑里却浮现出一张张在防护服下无法分清的面孔。是他们为大爱舍小爱一路逆行到湖北,还是他们,用生命和执著,坚守着爱的奉献......全国,湖北,武汉,终于迎来了姹紫嫣红百花盛开的明媚春天!
此时“白衣天使大爱无边,坚实的臂膀撑起患者的蓝天,圣洁双手托起人类健康,智慧微笑充溢岁月流年”的歌声萦绕在我的耳边......
—— 马承海
千里走单骑——退伍老兵单人单车3500公里西藏赴武汉送物资。
五、纪实摄影的规律,用视觉冲击力拓展影像的张力
技术性──提取物象的技能与呈现技术
现场性──到第一现场,到事发原点,到深处、“大写”人
瞬间性──代表性瞬间
客观性(真实性)──追求真相和质感的愿望和能力,让事物内在结构裸露
随机性──随时随地拍摄和策划
选择性──预判,在选题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
方舱医院
六、提前做好策划——把握重要节点
新闻往往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尤其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大新闻事件来说,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个重要的节点,对节点准确的把握,有助于全面、深入地反映事物发展的进程和结果。也可根据重要日期提前策划、构思。驰援──救助──火神山、雷神山建成投入使用──方舱医院──康复出院──撤离──复工复产──生活继续,用典型事件完整记录了每个节点。
七、比病毒更快地是爱和希望
从来没有哪个春天、让我们如此期待!洛珈山的樱花开了。武汉如约绽放的樱花,与神州大地的春耕号子、机器轰鸣一道,展现着勃勃的生机与希望。英雄的人民坚强不屈,英雄的城市坚如磐石,英雄的中国坚不可摧!
武大樱花
在病毒疯狂袭击武汉时!生命摆渡人架起生命通道,行驶在这座城市抗疫前线!作为记者细心瞄准这一生命通道争分夺秒记录和传抪这一记实新闻!陶冉围绕自己个人修练将一个个专题表现的恰到好处!真正具备摆渡人的新闻价值!
——陈天纪
女兵
出院
离别
凯旋
八、从单一传统报道形式向复合现代传媒转型
通过文字来补充影像的不足;通过视频来丰富故事性;通过更多的照片来巩固视觉的奇观部分。
在武汉的每分每秒都刻骨铭心,
每个细节,都与你我息息相关。
战绩背后,是医护者,建设者,志愿者……
每一个普通人
汇聚成超凡之光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微信关注中国老摄影家协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